|
“粽子香,香廚房。艾葉香,香滿堂。桃枝插在大門上,出門一望麥兒黃?!倍宋绲母柚{是清晨的布谷鳥起的調,脆生,清亮,故鄉從仲夏夜的夢中醒來,惺忪中瞅見階前的青草里,綴滿昨夜露珠的清香。
人們的細碎的步伐,踩一地晨露的濕潤,粗糙的手掌摩挲著細軟的頭發,我想在清涼的晨風中再賴會兒床,可由河岸傳來的激烈鳴鼓聲已經開始隨著空氣這個介質傳來,睡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。
端午的香先是粽葉的清香,墨綠的葉子有竹葉可愛的形狀和艾草氣味的清爽,奶奶將兩束葉子散亂地鋪在搪瓷盆里,再澆上一壺滾燙的水,水汽升起,攜裹著裊裊清香,如同沸水沖茶,將葉里蘊著的香氣點染出來,那香氣就像活了一般,在奶奶的手里,原來清香可以生長出來。
我去看那被泡了一夜的米,一粒粒透亮飽滿,此時都相互倚著,慵懶得沉甸甸,像是飲了一夜的瓊漿,濃睡不消殘酒。奶奶的粽子簡單至極,只放過年就開始熏烤的臘肉和白胖小子花生米,青翠的葉裹紅白的餡,不咸不膩,原始、純粹,卻有著獨特的鮮香,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戀。
我去看那被眾人劃動的船,一搜搜整齊地排列在河床上,此時船上的隊員們正在互相加油鼓氣,像是飲酒之后待上場的戰士,一個個眼里充滿著斗志,蓄勢待發。鼓聲陣陣讓人不由自主地就跟著一塊兒緊張了起來,在心里暗暗地替那只我看中的龍舟加油鼓勁。
粽子在鍋里咕嘟咕嘟地響,是端午的歌謠最貼切的唱腔,香氣從廚房溢出,氤氳在整個院子上空,我不住地趴在門口張望,記得奶奶說過越煮越香。奶奶的粽子包了兩層葉,煮的時間越長米越軟糯,越能浸透葉的清香。奶奶把火燒得細長,我在過午的溫熱中睡去......醒來時,粽子已經煮好在盤里放涼。我拿上一只粽子,它像是有生命一般,輕輕一拉線繩便解落,展開粽葉精致的四個角煮的透亮,微微地染了青綠,第一口是葉的清香,第二口是米的咸糯。
我在端午的歌謠中成長,門前的小樹隔年盈遲,奶奶卻在我的鮮嫩反襯下日漸白頭。后來我吃過八寶粽、咸蛋黃粽卻不及我的臘肉粽有味兒。
|
||||||||||||||||
|